初中七年級地理說課稿
作為一名教職工,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靵韰⒖颊f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初中七年級地理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七年級地理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承上啟下的地位和作用
地球運動是高中階段地理學習的基礎,是地理教學中的難點之一,也是高考的重點內容。對后面知識的學習,比如有關氣候知識、地理環(huán)境分異等有著重要意義。
2、三維目標
、僦R與技能:理解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以及四季五帶的形成,運用地球運動的有關知識解釋生活現(xiàn)象和分析實際問題。
、谶^程與方法:學會根據(jù)光照圖分析說明地球上不同地帶晝夜長短、正午太陽高度的大小及季節(jié)變化,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
、矍楦袘B(tài)度與價值觀:理解事物之間是聯(lián)系發(fā)展變化的。進行唯物主義教育,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教學重點與難點:
理解和掌握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guī)律;四季、五帶的形成和劃分。
二、說學生
高一學生尚未學習立體幾何,空間思維能力較差,對于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有一定感性認識,但理性的認識很少。但本節(jié)知識在現(xiàn)實中作用很大,對學生來說具有新鮮感,
學習熱情高,教學中要多加利用和保護。
三、說教法
教師導學法、對比分析法、自主探究法、讀圖導析法、多媒體演示法。
四、說學法
1、自主探究
通過制作地球光照模型、晨昏儀模型,加強對抽象知識的形象化理解。
2、學會讀圖、繪圖、用圖
晝夜長短的變化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的圖形都內含于地球運動的圖示之中,多且復雜。所以應加強這方面的指導。
3、理論聯(lián)系實際
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是生活中可以體驗到的,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lián)系,用所學理論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有利于更好的掌握理論。
4、及時歸納總結
適時對地理現(xiàn)象進行歸納總結,提高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并增強記憶。
五、說教學過程
聯(lián)系生活,導入新課---(作息時間的調整、俄羅斯與美國的夏時制、夏季為何有午休等)
1、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
造成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的直接原因是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掌握太陽直射點的回歸運動規(guī)律,是理解本節(jié)內容的關鍵。
2、晝夜長短的分布和變化:
(1)比較任意一點位于晝半球和夜半球的時間長短,使學生掌握判斷一地晝夜長短的方法,即只要判斷所求地晝弧與夜弧的長短即可。
(2)展示“二分二至日太陽照射地球的光照圖”,讓學生讀圖分析二分二至日全球晝夜長短隨緯度的變化情況。
(為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我將通過提問來督促。分析完晝夜長短的緯度變化規(guī)律后,播放全球晝夜長短隨太陽直射點移動而變化的動畫,讓學生觀察動畫分析晝夜長短的季節(jié)變化規(guī)律,最后歸納總結出晝夜長短的變化規(guī)律,并補充晝長、夜長的計算方法及日出、日落時間的計算方法)
(3)晝夜長短的分布、變化規(guī)律-----由于這部分知識空間性強,為利于學生掌握,要求學生在課下制作晨昏儀模型(二分日的比較簡單,只要做一個夏至日的就夠了,翻過來就是冬至日的).
空間分布規(guī)律
、偬栔鄙浔(或南)半球,則北(或南)半球晝長夜短,且越往北(或南),晝越長,夜越短;
、谔栔鄙涑嗟溃瑒t全球晝夜等長。
時間變化規(guī)律
、偬栔鄙潼c往北(或南)移動,則北(或南)半球晝漸長,夜?jié)u短。
、诔嗟郎鲜冀K晝夜等長。
極晝與極夜:
、偬栔鄙浔(或南)半球,則北(或南)極附近出現(xiàn)極晝現(xiàn)象,另一極點出現(xiàn)極夜。
②從春分到夏至與從秋分到冬至,極晝極夜區(qū)的范圍逐漸擴大;
從夏至到秋分與從冬至到春分,極晝極夜區(qū)的范圍逐漸縮小。
講完這部分內容后布置一個探究活動,即南極圈內地區(qū)與北極圈內地區(qū)相比,其同緯度地區(qū)的極晝、極夜天數(shù)是否一樣長,為什么?
3、正午太陽高度的分布與變化
(首先通過提問“一天中有幾個太陽高度?何時太陽高度?”來幫助學生理解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的概念。)
結合“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陽高度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正午太陽高度隨緯度的分布規(guī)律及隨季節(jié)的變化規(guī)律,通過公式“正午太陽高度差=直射點與所求點的緯度差”計算一些特殊點、特殊時刻的正午太陽高度,然后歸納總結出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guī)律。
空間分布規(guī)律
任意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對程度較好的班級可以指出:在任意時刻,太陽高度由直射點向四周遞減,且每111公里遞減1度。)
時間變化規(guī)律
當太陽直射點朝向地球上某條緯線移動時,則該緯線上的正午太陽高度漸大;反之漸小。
推論:夏至日那天,XXXXXX(范圍)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值;XXXXXXXXX(范圍)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那天,XXXXXXXXXX(范圍)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值;XXXXXXXXX(范圍)正午太陽高度達到一年中最小值。
4、四季和五帶的劃分
由于此部分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可以自學完成目標,為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加強知識的體系性我設計了下面幾個問題:
(1)四季的劃分依據(jù)是什么?若黃赤交角不存在還有四季嗎?
(2)五帶的劃分界限和劃分依據(jù)是什么?若黃赤交角增大或減小3度,五帶將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
5、課堂練習
、僮灾魈骄拷裉焯栔鄙潼c的緯度位置。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同時掌握直射點移動的量的規(guī)律。)
②讀某日太陽照射示意圖,填空:
(1)指出A、B、C、D、F、H、L、N、S各點的晝夜長短關系并按晝長由長到短的順序排列;
(2)說出極晝極夜的緯度分布范圍;【參考答案:極晝---(90-a)?N及其以北地區(qū);極夜---(90-a)?S及其以南地區(qū)】
(3)說出C、J兩點的太陽高度;(設計意圖:強化太陽高度與正午太陽高度的區(qū)別)
(4)已知太陽直射點的緯度為a?N,計算N、G、H、I、J、K、L、F各點的正午太陽高度。(設計意圖:力圖給學生一個一般規(guī)律,,產生整體印象而不是把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正午太陽高度割裂開來)
【參考答案:N-- a?、G--2 a?、H--23?26? a?、I--66?34? a?、J---90?、K--(90-a)?、L--66?34?- a?、F--0?】
初中七年級地理說課稿2
大家好,我是趙玉倩,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日本》,本節(jié)內容選自湘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三章走進國家第一節(jié)日本第一課時"日本的自然地理"部分教學內容。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湘教版教材編寫由"大洲----地區(qū)----國家"組成,層層遞減。本節(jié)是在認識大洲,了解地區(qū)這后走進的第一個國家。因此,本課從內容上是前面知識的延伸與應用,學好它又為今后學習其他國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能說出日本的位置與領土組成。
B、了解日本的地形特征及其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理解日本的海洋性季風氣候特征。
(2)過程與方法:
A、運用地圖和資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讀圖、析圖的能力。
B、運用板快構造學說,解釋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C、初步掌握學習國家地理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jié)學習,學會描述一個國家的地理位置,并會分析一個國家自然環(huán)境對人類的影響。使學生樹立"事物是聯(lián)系的,地理環(huán)境是一個整體"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3、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日本位置、領土組成,地形特征。
(2)教學難點:氣候類型及形成原因。
二、說學情
初一學生正處于思維邏輯發(fā)展的關鍵時期,邏輯能力尚不夠強,但思想活躍,感情豐富,求知欲強,好勝心切,接受知識上往往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樂于接觸有趣的感性知識,因此,在講授日本時要多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方法,多以圖片展示,并盡量聯(lián)系實際,以增強學生印象。
三、說教法:
針對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及本節(jié)課教材特點,根據(jù)教學基本原則和規(guī)律,為實現(xiàn)上述目標,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我準備采取以下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A、在教學形式上力求突破"為了學地理而學習地理"的思想瓶頸,關注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話題或生活常見現(xiàn)象,設置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懸念,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性。
B比較分析法,通過對照得出區(qū)域地理特征。
C運用多媒體教學將一些靜態(tài)的信息加工成聲,情,形的動態(tài)信息,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奮點,喚起求知欲,強調重點,攻破點。
四、說學法:
根據(jù)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獲得必需的地理知識和技能,本節(jié)課將對學生進行如下學法指導:
(1)探究能力指導:
學生對日本較為熟悉,因此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經(jīng)過思考、討論來解決問題,重在參與積極思考的這一過程,以培養(yǎng)自我的學習探究能力。
(2)利用生活中的地理:
利用學科知識在生活中的衍生性,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分析周圍的地理事物,從生活中學習地理,也把地理理論知識用到生活中去,兩者要相結合,相促進。
(3)重視地圖的作用:
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應該引導學生注重地圖在地理學習中的作用,養(yǎng)成從圖中提取信息、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五、說教學程序:
通過一系列學生所熟悉的日本的景觀,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誘人情境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夠輕松愉快地進入新課的學習當中。
以前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大洲、地區(qū)兩種范圍大小不同的區(qū)域地理,如何利用地圖判讀一個區(qū)域的位置、范圍呢?今天我們用{觀察地圖}要求學生自習觀察地圖,通過地圖中了解日本的位置,領土組成。
以小組分組討論計算的方式讓學生動手計算日本人口密度,并與中國進行比較,引導學生得出日本地狹人稠的特點。
展示日本富士山圖片,因富士山為活火山,導出日本這個國家多火山地震、火山。提問思考"日本為什么多火山地震"演示日本由于處于亞歐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比較活躍,因而多地震、火山。這樣圖片導入可以吸引學生的興趣。
聯(lián)系實際,學生分組討論遇到地震時,我們該怎么辦?聯(lián)系實際讓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及利用日本的兩個象征之一"櫻花"引入氣候的教學,過程中結合視頻,利用其直觀的視覺效果及豐富的內容讓學生對氣候有心理感受。
出示日本氣候類型圖
為了體現(xiàn)日本氣候的海洋性特征,把其氣溫、降水以柱狀圖形式體現(xiàn)與北京進行對比,得出"與亞洲同緯度相比,夏季較涼爽,冬季較溫暖,全年降水量較多"的特征。
為了鞏固課堂學習我布置了一下練習:
1、課本66—67活動題。
2.搜集日本風俗民情材料,使學生更全面了解國家。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初中七年級地理說課稿】相關文章:
初中的地理說課稿08-12
初中的地理說課稿08-12
初中七年級地理說課稿01-23
初中地理美國說課稿10-29
初中地理《印度》說課稿01-14
初中地理中東說課稿01-08
初中地理說課稿《印度》10-19
初中地理說課稿模板09-17
優(yōu)秀初中地理說課稿06-26
初中地理《天氣》說課稿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