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于喧囂的孤獨》讀書筆記
當(dāng)閱讀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書筆記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過于喧囂的孤獨》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過于喧囂的孤獨》讀書筆記1
無意中購得的書,只因為喜歡這個題目而已。因為一個學(xué)生的放鴿子,一個下午的時間,看完了。
《過于喧囂的孤獨》作者是捷克作家赫拉巴爾。這是一個在廢紙收購站的老打包公漢嘉的獨白。漢嘉一生沒有結(jié)婚,沒有家庭,也沒有孩子,三十五年間一直在一個廢紙回收站做打包公。三十五年間,他一直呆著臭氣熏天的地下室,操作一臺壓力機。將各地收集來的廢紙、廢書、廢畫等壓縮成四方的大包。搭配著酒。雖然這個工作辛苦,環(huán)境糟糕。但是,他卻一直自得其樂,在堆積成山的廢紙堆中,尋找文學(xué)的經(jīng)典書籍,并且自學(xué)其中的知識,了解哲學(xué),懂得基督和老子,欣賞名畫,并將所有的大包都用精美的畫作裝飾上,搜尋出廢紙中的精華書籍,送給需要的人......這份在別人看來的低下的工作,在漢嘉眼里,樂在其中,甚至是打算退休之后,仍然沉浸其中。就像他的叔叔退休后,仍然沉迷于火車站信號員的工作一樣。但是,生活總是充滿著意外和痛苦。時代的發(fā)展,新一代的工作方式出現(xiàn)了。大的壓力機,機械化卻高效率的工作人員的出現(xiàn),漢嘉失業(yè)了。在喪失了唯一的生活和生存樂趣之后,漢嘉將自己送進了壓力機.....
一直在思考孤獨和喧囂。這里的孤獨和喧囂分別是什么呢?
文中,讓人尤其印象深刻的便是下水道中老鼠的廝殺!叭欢o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莫過于一份學(xué)術(shù)報告,說明小灰鼠和褐鼠像人類一樣也進行過一場總體戰(zhàn),結(jié)果以小灰鼠的全面勝利而告終,但戰(zhàn)后小灰鼠立即分化為兩群,兩個灰鼠宗派,兩個有組織的灰鼠團體,此刻它們正在布拉格地下所有的下水道和陰溝里進行著你死我活的戰(zhàn)爭,一場聲勢浩大的鼠戰(zhàn),哪一方取勝,它們便有權(quán)占有下水道中流經(jīng)波德巴巴的全部廢物和排泄物。我從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淘溝工口中得知,這場戰(zhàn)爭一結(jié)束,取勝的一方又將立刻合乎辯證法的分裂為兩個陣營,正如瓦斯、金屬以及世界上一切有生命的東西要分裂一樣,使生命通過斗爭向前發(fā)展,然后通過尋求解決矛盾的愿望而取得一分鐘又一分鐘的平衡,因此從整體上看,世界一秒鐘也不曾跛掉一條腿。”
這既是寫老鼠之間的無休止的爭斗。更是人類為了生存和物質(zhì)利益,進行的無休止的戰(zhàn)爭。這本書寫于二戰(zhàn)的背景之下。因為利益之爭,世界分裂成兩個陣營。壓迫者(希特勒)和被壓迫者(比如,茨岡人),壓迫者強大的勢力,將無辜的百姓拖入了戰(zhàn)爭,而且毫無還手的力量,直接是殘酷的屠殺,就像那個可憐純潔無辜的茨岡小姑娘一樣。在這個年代,外面的世界是喧囂的,充滿了炮火,哀嚎,怒吼和痛苦。但是,對于漢嘉而言,一切確實靜寂的。他每天生活在逼仄的地下室中,隔絕著外面的世界和喧囂。他雖然孤獨,但是仍然感覺到幸福!耙驗槲矣行夜律愍毺帲m然我從來并不孤獨,我只是獨自一個人而已,獨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中,因為我有點兒狂妄,是無限和永恒中的狂妄分子,而無限和永恒也許就喜歡我這樣的人!彼莂lone,但是并不孤獨。圍繞著他的喧囂是鼠國的喧囂,是外面世界的喧囂,于他,是寂靜的。他alone ,卻不lonely.
時光流逝,戰(zhàn)爭終于結(jié)束了。一方終于戰(zhàn)勝了另一方。人們總以為二戰(zhàn)結(jié)束了,一切苦難的就都結(jié)束了。美好的新生活從此開始。但顯示卻并非如此。戰(zhàn)爭雙方的陣營剩下了一個。這個戰(zhàn)勝方,就像細胞分裂一樣,因為利益又開始劃分為新的陣營。壓迫方與被壓迫方開始了又一場關(guān)于生存和生活的廝殺。而這場戰(zhàn)爭,更加的殘酷,涉及的面更加的寬廣。它是經(jīng)濟方面的,意識方面的等等。
“黑格爾教導(dǎo)我說,世界上唯一可怕的事情是僵化,是板結(jié)、垂死的形態(tài),唯一可喜的是這樣的一種狀況,即不僅個人而且人類社會通過戰(zhàn)爭而恢復(fù)青春,通過新的形勢爭取新生的權(quán)利。
科技的發(fā)展,時代的發(fā)展,新的技術(shù)和要求開始了和舊的技術(shù)和生活方式的廝殺。在這場戰(zhàn)役中,漢嘉未能幸免于難。他那落后的機器,那悠哉悠哉的工作方式,那沉浸其中的藝術(shù)和思想享受,與新時代格格不入了。于是,大機器和機器人般的工人,在這場戰(zhàn)爭中勝利了。漢嘉被out出局,失業(yè)了。他再也不能享受從廢物中尋找出人類思想珍珠的樂趣了,再也在工作時不能和古哲今圣進行思想碰撞,再也不能給別人挑選著夢寐以求的”瑰寶遺珠“了.....他的工作即將消失了,生活樂趣即將消失了,存在的意義也即將消失了......
在時代的面前,在那個人們不需要思想的年代,只需要利益和效率的年代,一切都是如此的如火如荼的展開。大工業(yè)的時代,科技快速發(fā)展的時代,大家在多掙錢,多享受的時代。外界是如此的熱鬧和喧囂。但在這種喧囂之中,漢嘉是如此的孤獨。他是如此的格格不入。猶如迷途的羔羊,他迷失在這個時代,這個喧囂中。他既理解這些先進的知識、技術(shù)和工人,但同時,他也明白了自己的”失敗“和孤獨。他不再適應(yīng)這個社會了,不是因為他無法像他們一樣工作。而是精神上他無法和他們一同看著”喧囂“,內(nèi)心卻空洞無物。人控制機器,人也成為了機器,沒有思想的機器。”依我看來這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在向前邁進之后又都向后回歸,恰似鐵匠的風(fēng)箱,也猶如我這臺壓力機,機槽里的一切都在綠色和紅色電鈕的作用下一會兒跳向前,一會兒又跳回來,唯獨這樣世界才沒能瘸了一條腿“科技的物質(zhì)的高速快速的向前發(fā)展進步,伴隨著的是思想和精神上的退化!比蚀鹊拇笞匀粍(chuàng)造了一種恐怖,在這種恐怖中一切安全感都已毀滅,它比痛苦更為強烈,在真理出現(xiàn)的時刻籠罩著你。”在這樣的時刻,在這個大家都被同化的時刻,漢嘉是清醒的。他在地下室廢紙堆中學(xué)到的知識,讓他“忽然眼前一亮,覺得自己在變得美好起來,因為在經(jīng)歷了所有這一切--在過于喧囂的孤獨中看到的一切,身體和靈魂所感受到的一切--之后,我還有足夠的勇氣使自己沒有瘋狂,我逐漸驚異地意識到我的工作把我拋進了一個廣大無垠、威力無邊的領(lǐng)域”。工作給了漢嘉安全感,存在感。他躲過了早期的“喧囂”的洗禮。
但是,“天道不仁慈””生活也不仁慈“。他唯一的避風(fēng)港,也被廝殺所驚擾了。那個最不起眼,最被人所鄙視的地下室的工作,也被席卷了,也被剝奪了。漢嘉曾經(jīng)也嘗試進入”那些機器人“的生活方式。但是,他不行。生活沒有了樂趣,也就不成其為生活了。同化不得。最讓他不能接受的是,他看到了人們對于知識,對于書籍的踐踏,對于最高貴思想的鄙夷和漠視,甚至是毀滅。對于文明和內(nèi)在的道德法則的毀滅,不僅無動于衷,而且還積極的主導(dǎo)其毀滅。漢嘉終于崩潰了。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不安全感“、痛苦、無助和絕望。
于是,就像他殘酷地用壓力機毀滅的老鼠和老鼠窩,他曾經(jīng)感嘆”天道不仁慈,但也許有什么東西比這天道更為可貴,那就是同情和愛,對此我已經(jīng)忘記了,忘記了“。他忘記了,他有警覺。但是,其他人,卻徹底忘記了,也不想再記起。于是,漢嘉,最終選擇了”progressus ad originem 也就是regressus ad futurum",遵循著老子的”誕生是退出,死亡是進入“。他選擇在他找到心靈安寧的壓力機機槽上”被粉碎“被打包,釋放出他的“精華”。
在外界的喧囂聲中,在地下室老伙計壓力機的嘈雜的“喧囂”生活中,成就自己的孤獨......
漢嘉曾經(jīng)在一種喧囂聲中,尋找到了自己的寧靜,在他所熱愛的工作的喧囂聲,獲得了自己的寧靜。不論外界如何變化,不論天道如何的不仁慈,始終遵循著自己內(nèi)在的道德準則。直到,外界剝奪了其最后的避風(fēng)港。他仍然“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漢嘉如此,作者赫拉巴爾也何其不是如此呢?作者最終是在醫(yī)院的高樓墜下身亡。是自殺還是意外,只有遠逝的魂靈才知曉了。
我們現(xiàn)在所處的世界是如此的喧囂,充斥著各種各樣的理念,思想,思維,信仰,信念......還有轟隆隆的機器聲,鏗鏘鏘的金錢聲,拍馬溜須的夸耀聲,驚天動地的槍炮聲.......物質(zhì)的,精神的,一股腦兒的妄圖楔入每一個人的頭腦和骨髓.......你是否孤獨呢?是否能抵擋支撐起這份孤獨呢?過于喧囂的孤獨,又能否守住內(nèi)心最后的道德底線呢......
《過于喧囂的孤獨》讀書筆記2
實在沒有比這個題目更好的題目了。我想,當(dāng)赫拉巴爾寫下它的時候,他的小說幾近成功,太空里的黑洞已然生成正張開大口等待它的獵物——無辜而懵懂的讀者的到來。讀完這本書,讀了兩遍,幾番思量仍然不太明白這個題目的意思,只是覺得它好。一個鋪天蓋地的天羅地網(wǎng)。
第一遍讀完,還是在夏天的泳池邊上。跳下水去,皮膚抵著池底就像漢嘉躺在壓力機槽子里等待死亡的來臨,在窒息將至之前我做出了一個異乎尋常的決定——再讀一遍,把那些初讀時像金星一般閃爍在腦殼外的字符一網(wǎng)打盡。讀完第二遍,已過中秋。大驚失色,原來這本一百多頁的書整整消耗了我兩個月的精力,然而它消耗了赫拉巴爾的一生,他說:我為《過于喧囂的孤獨》而活著,并為它而推遲了死亡。
不記得上一次為一本小說這么絞盡腦汁是什么時候了,赫拉巴爾的第一句話就把猝不及防的我拽進了時光倒流的黑白紀錄片:三十五年了,我置身在廢紙堆中,這是我的Love story。三十五年來我用壓力機處理廢紙和書籍,三十五年中,我的身上蹭滿了文字,儼然成了一本百科辭典……第一遍讀完,我說,這是一部傳記。一個卑微的人,但是熱愛智慧的人的傳記。一個為了親近書而做了一輩子廢品收購站的打包工叫做漢嘉的人的傳記。一個高貴的人的傳記。之所以稱他為高貴的人,是借書中出現(xiàn)的黑格爾的話:高貴的人不一定是貴族,罪犯不一定是兇手。第一遍讀完,掩上書頁我有深深的悲哀,原來智慧并不能拯救人類,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碾碎的原來不只是腐朽還有人類最值得珍惜的文明,我們一如既然地奔向毀滅。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時時在想什么樣的文字是可以傳世的,稱得上好的文字。是詩性的,如《紅樓夢》。是神性的,如《圣經(jīng)》。是哲性的?有限的故事是無窮的可以延伸的隱喻。小說里有一個意象牢牢地抓住我,那就是一堆大糞。這堆大糞出現(xiàn)了三次,成為了漢嘉人生無法逾越的障礙,它滑稽地毀掉了漢嘉的愛情。這堆大糞第一次出現(xiàn)是在漢嘉向曼倩卡表白愛情的鄉(xiāng)村舞會上,聽完漢嘉的表白曼倩卡一激動去了野外的廁所小便,回來的時候長辨子上浸滿了大糞,隨著舞蹈四處飛濺,成為人們的笑柄。恥辱讓曼倩卡遷居他鄉(xiāng),他倆再一次相見已經(jīng)是五年后。再續(xù)前緣的兩人興致勃勃地去山區(qū)滑雪。此刻那堆大糞又出現(xiàn)了,曼倩卡在陽光下從高山上滑下來,漢嘉躺在旅館的平臺上飲著酒動情地注視著她,她轉(zhuǎn)進小樹林,停留了一陣又美麗動人地滑進人們的視野,只是滑雪板后面馱著一堆屎。在平臺上曬太陽的游客的眾目睽睽之下,他們的愛情再一次被大糞擊倒。文中第三次出現(xiàn)的大糞在現(xiàn)實生活中似乎是在前兩次之前,“年輕的時候,我也曾對自己懷有美好的希望,有一個時期,我想我應(yīng)該打扮得漂亮些……”漢嘉穿著時髦的涼鞋和一雙紫色襪子,帶著一束花去約會的路上,卻一腳踏進一堆狗屎。小人物的人生就是這樣?世事無常不可把握?幸福似乎就在眼前其實卻越來越遠。
第二次讀完書,我發(fā)覺當(dāng)拉開時空距離打量漢嘉庸常的人生卻是一部平凡的傳奇。傳奇的媽媽,喜歡甘藍的媽媽,骨灰撒進甘藍地里,家人吃了。傳奇的舅舅,死后化作一灘淤泥,卻是死在最喜愛的火車信號塔下。傳奇的工作,傳奇的愛情……難道平凡而傳奇的人生不是幸福的?多少人臨死前回憶往事,只是一片空白。
小說里隱喻無處不在。布拉格地下水道里激烈戰(zhàn)爭的灰鼠集團,“當(dāng)我尖起耳朵仔細諦聽時,我便非常清楚地聽到了水聲之外還有交戰(zhàn)老鼠的尖叫聲,牙齒咬進肉里,哀叫、歡呼、鼠體扭在一起的廝殺聲,這些聲音來自難以確定的遠方,但我知道無論在哪個郊區(qū),我只要掀開鐵蓋或鐵格子下到井底,到處到處都在進行著一場老鼠的最后戰(zhàn)爭,看起來像煞是最后戰(zhàn)爭,它將以一片歡呼告終,然而一旦找到什么論據(jù),一切便將從頭開始!边@就是人類的宿命吧,永遠的爭斗直至滅亡。當(dāng)然最美的還是漢嘉和吉普賽小姑娘的愛情。兩人一起放風(fēng)箏,“我不禁渾身一陣哆嗦,突然間我覺得那風(fēng)箏就是上帝,我是圣子,那繩子是使人得以同上帝溝通、得以同上帝對話的圣靈!边@一剎那便是永恒。
泡一杯速溶咖啡,格子后面的同事說好香。我沒有轉(zhuǎn)過頭去,轉(zhuǎn)過去也看不見同事的臉,只能瞧見那坨冒出隔板半個身子的紙巾。我們的辦公室是長方形的,用不明成分的化纖板隔成許多小格子,每天我就縮在自己的格子里臺面上堆著學(xué)生的作業(yè)本和我的書。于是想起赫拉巴爾在小說里的一句話:我最喜歡去的地下室是暖氣房,那兒有一些人受過高等教育,他們讓工作緊緊拴在那里,猶如家犬拴在自己的窩里。
《過于喧囂的孤獨》讀書筆記3
閱讀由興趣變?yōu)橐环N習(xí)慣的時候,我總不愿意去挑揀其中的“最”,因為越來越清晰的認知到讀書是多么一件私我之事。我們或許可以試圖在人群里憑借微弱的書之氣息尋找到某些同盟,然后沉溺于杯盞交歡里的暢談,但是那些交集是如此的短暫和局限,于是,我更渴慕用文字去致敬文字。
如果閱讀不止息,與心儀之書的邂逅總會不期而遇。我喜歡那種彼時彼刻的隨性,而回顧往往意味著必需條理分明的劃分出其中的“最”,就如此時,當(dāng)我要在過去一段時期的閱讀中只挑選一本書來說說的話,無疑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因為有太多的難于取舍。
不過,在我嘗試去思索閱讀本身的意義時,我還是想到了這樣一本書,一本我曾經(jīng)錯過,而今相遇,終將難忘的作品,它就是捷克作家赫拉巴爾的《過于喧囂的孤獨》。
當(dāng)與中國暌違多年的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授權(quán)版在20xx年5月30日正式出版時,似乎也重新喚回了大眾對“孤獨”的記憶。如果說在馬爾克斯龐大魔幻的筆觸下揭示出的是全人類的“孤獨”命運,那么赫拉巴爾筆下的“孤獨”似乎只與個體有關(guān),且他自己在談到這部醞釀二十年,三易其稿的小說時也說:“我為它而活著,并為寫它推遲了我的死亡”。
可是幾乎每一個熱愛書,癡迷于閱讀的人在與《過于喧囂的孤獨》相識時,都分明被作者熾熱的文字灼燒著,但又深陷于小說主人公,一個在廢紙回收站工作了三十五年的打包工漢嘉那濃密又碎裂的囈語里——“三十五年了,我置身在廢紙堆中,這是我的Love story。”
“因為我有幸孤身獨處,雖然我從來并不孤獨,我只是獨自一人而已,獨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之中,因為我有點狂妄,是無限和永恒中的狂妄分子,而無限和永恒也許就喜歡我這樣的人!边@是閱讀帶來的孤獨,也是值得享受的孤獨,在書本間躍動的文字從不曾安寧,可是讀書本身卻是孤獨的,是只有一個人可以享有的那種過于喧囂的孤獨。
“我讀書的時候,實際上不是讀,而是把美麗的詞句含在嘴里,嘬糖果似的嘬著,品烈酒似的一小口一小口地呷著,直到那詞句像酒精一樣溶解在我的身體里,不僅滲透到我的大腦和心靈,而且在我的血管中奔騰,沖擊到我每根血管的末梢。”閱讀讓有形進入了無形,當(dāng)文字流進身體的時候,它變成了思想和情感的宿主,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到對書籍癡狂的人,才會懂得這份“不是讀”的妙曼。
“通過閱讀,我從書本中認識到天道不仁慈,一個有頭腦的人因而也不仁慈,并非他不想仁慈,而是這樣做違背常情!薄皶虝宋翌I(lǐng)略破壞的樂趣……”“我的心里有一盞小小的羯摩燈,每天我把思想的油注入這盞燈,是我勞動時不由自主地從書籍中讀到的思想!遍喿x是可以上癮的,它能讓我們在廣闊無垠的宇宙里看到自己的渺小,它可以沖破時空的阻隔帶思想進入無疆之土,閱讀里的美好,只有習(xí)慣于閱讀的人才能深切的體會。
“這臺巨型機將是對所有小壓力機的致命打擊,我突然明白了,我看到的這一切意味著我這個行業(yè)已進入了一個新紀元……于是我知道以往那個時代確實結(jié)束了!碑(dāng)漢嘉的獨白漸進尾聲時,他不得不面對科技進步對他工作的致命一擊,這更意味著他或許將要離開他深愛的那些“廢紙”,于是他試圖把自己與心愛之書一起打包到機槽里,完成最后一次操作。
正如赫拉巴爾自己所言,漢嘉的遭遇預(yù)示著一個時代的斷裂,這是社會性的大課題,它不只屬于彼時的捷克,曾經(jīng)、現(xiàn)在或者未來,任何國家都逃不過。不過,我還是想回到閱讀本身,當(dāng)下,傳統(tǒng)閱讀不也正面臨著電子閱讀的沖擊嗎?很多人不能理解我們這些熱愛紙質(zhì)圖書的人的頑固,可是如果你讀了赫拉巴爾,你理解他筆下的漢嘉,就會真正懂得我們對于閱讀、對于紙質(zhì)圖書的執(zhí)著。
《過于喧囂的孤獨》讀書筆記4
根據(jù)自己有限的閱讀經(jīng)驗,似乎有這樣一種感覺:如果說寫得像小說的散文未必是好散文的話,那寫得像散文的小說一般都還是不錯的。
首先敢于把小說寫得像散文通常都不是出于事先的設(shè)計,都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而然,是作者將個人感受質(zhì)樸地、不事雕飾地展示出來的非如此不可使然。
其次,敢于這樣寫而不進行太多的情節(jié)虛構(gòu)和結(jié)構(gòu)設(shè)計,不準備討好大眾閱讀口味,也不照顧所謂閱讀吸引力,更不會在乎什么是不是在主流話語之下,敢這樣寫的人,一般都是非功利主義的寫作者。即便不是大家也一定是有成為大家的潛質(zhì)的人。
第三,更大的可能是作者早已經(jīng)將散文小說的界限打破,無所謂文體限制,就是怎么能更好地表達自己怎么寫。屠格涅夫、契訶夫的某些篇章,黑塞的大多數(shù)作品,佩索阿、羅伯特·瓦爾澤的絕大多數(shù)作品,都有這樣的傾向。
現(xiàn)在我遇到的是赫拉巴爾的《過于喧囂的孤獨》。赫拉巴爾有過在廢品站當(dāng)工人的工作經(jīng)歷,他在這本小說里塑造的主人公就是這個身份,而主人公的氣質(zhì)實際上是與他充分貼合的。盡管他給予主人公獲取知識的途徑是三十五年的舊書處理過程中的廣泛閱讀所得。
這本不是很長的小書,赫拉巴爾從最初醞釀的1954年到最后寫完的1976年,寫了二十年。最初寫的是詩體,后來改成散文體,最后才寫成了這種充分邏輯化的小說體。當(dāng)然,這小說中的詩意與散文氣質(zhì)也就是其天生的氣質(zhì)了。從這個精益求精的復(fù)雜創(chuàng)作過程中可以看出來,作者是言為心聲,是不吐不快,是心中確有所感、不得不寫的狀態(tài)。
文學(xué)史上無數(shù)的事實已經(jīng)屢次證明,這其實是寫作成功的最重要的基礎(chǔ)。一切為了其他目的而進行的寫作,比如為了弘揚什么、為了迎合什么、為了獲得什么獎項、為了拿到什么撥款,都注定只可能在世俗的意義上獲得利益,而不可能在精神層面上獲得永恒。
赫拉巴爾在這樣的意義上使這本書先就有了表達自我、記錄自己的精神探索的作品基礎(chǔ)。一個孤獨的廢品回收站的工人,一直都是和幾十噸重的書生活在一起,和他及他的書一起生活的還有成千上萬只耗子。他在這樣的工作兼生活環(huán)境里,耳聞目睹的是人世的惡濁和不堪,也是無數(shù)先賢大德的話語浸潤。
他對他人、對世界都持有人道主義的善的原則,對社會生活中充斥的不公極度抵觸。他從對一直來賣廢品的兩個茨岡女人的人生狀態(tài)的觀察中開始,對茨岡人很是同情,亦真亦幻地短暫擁有過一個柏拉圖式之愛的茨岡女孩朋友。
他是在經(jīng)濟收入與社會身份意義上的社會底層,茨岡人則更在這雙重的底層之外,還有一種先天的人種意義上的社會底層的沉重。兩個茨岡人警察從街頭走過的時候,成群的茨岡人都出去圍觀,只因為他們提升了自己種族的地位。這些內(nèi)容都與赫拉巴爾的人生經(jīng)歷高度契合,基本上是其自述狀。他曾經(jīng)有二十年的時間生活在被稱為時代垃圾堆的茨岡人大雜院里,對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有細致的觀察和體驗。
小說主人公沉浸在自己要處理的廢舊書籍中,從中汲取思索的營養(yǎng),辨析人生與社會。他從宗教中走出來,對老子的諸多觀點表達了深度的認同,時時都要拿老子說過的話來做自己思想的階梯。他說我看見耶穌在不停地登山,老子卻早已站在了高高的山頂……
這本幾乎沒有什么故事的書中承載的大多是赫拉巴爾的思想火花,是他的苦悶與憂傷,歡欣與惆悵。其外在情節(jié)或者不乏滑稽的無奈和無聲的悲哀,內(nèi)在的人生感悟的表達卻一直都是嚴肅有加的。個人的底層處境與社會發(fā)展的曲折不幸反而使他經(jīng)常有一種悖謬的滑稽感,其上卻總是不無悲涼的超然。這是獨特的赫拉巴爾味道,是捷克文學(xué)承先啟后的傳統(tǒng)中的核心力量。
需要指出的是,赫拉巴爾的思辨使用的是文學(xué)語言,與純粹哲學(xué)家的概念還是完全不同的,他筆下的文字始終保持著一以貫之的美學(xué)韻律,比如:“我可以孤身一人,因為我從不寂寞。我只是一個人居住在我稠密的思想的孤獨中,做一個追求無限和永恒的莽夫,而且無限和永恒偏偏就喜歡我這樣的人。”
與其說他喜歡思辨,毋寧說他還是更愿意捕捉住人生中一些任思緒飛揚的場景與細節(jié)。他在本質(zhì)上始終是一位出色的作家藝術(shù)家。
我對捷克的印象不佳,當(dāng)年捷克警察對于從德國坐火車過去的持申根國家簽證的人的生硬態(tài)度,面對具體的個人的時候的那種似曾相識的不以為然的粗鄙作風(fēng),至今讓人記憶猶新。有人說世界各國的警察大致都是那樣的,但是眼前就有普遍文明執(zhí)法的德國警察的例子做著鮮明的對比。通常來講,擁有現(xiàn)場權(quán)力的執(zhí)法者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氣質(zhì),一定也是其國民性之中普遍存在的,尤其是內(nèi)在品性的真實表現(xiàn)。
這個歷史上有著諸多不幸的地方,一些人身上的戾氣使他們已經(jīng)很少再有歐洲文明的包容氣質(zhì)。一過邊界就有了濃郁的非西歐的意思,苛刻和狹隘之類的問題之外,自然還有被赫拉巴爾不動聲色地指斥的其他更為深入的人性“丑陋”。
不過我對捷克文學(xué)還是很愿意讀一讀的,哈謝克的《好兵帥克》、赫拉巴爾的《過于喧囂的孤獨》、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在世界文學(xué)之林中都算是有自己特色的作家作品。他們都孕育于苦難的土地之上,在文學(xué)的純正性與特異性的雙重意義上,為人類貢獻了寶貴的財富。
《過于喧囂的孤獨》讀書筆記5
這本書的作者赫拉巴爾是個奇人,出身殷富人家,獲得法學(xué)博士學(xué)位后,卻沒有走法律這條康莊大道,他先后做過倉庫管理員、推銷員、鋼鐵廠工人和廢品店打包工人,年近半百開始文學(xué)創(chuàng)作,四十九歲時才出版第一本小說集。
這本《過于喧囂的孤獨》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總共才90多頁的書卻醞釀了25年,前后3次全盤推倒重寫,以致他說:我為它而活著,并為寫它推遲了我的死亡。這其實是他的精神自傳,里面有涓涓細流的傾訴,也有恣意汪洋的宣泄,雖然有些句子經(jīng)常重復(fù),但絲毫也不感唐突和啰嗦,反而覺得這是一種誠實的情感流露。
主人公漢嘉是一個底層的普通人,三十五年來,他都在廢品店臭氣熏天的地下室里干著為廢紙打包的活。從那些淪為廢紙的書中,漢嘉發(fā)現(xiàn)了一個無比喧囂寬廣的世界,于是他與歌德、荷爾德林、席勒、康德、老子這些偉大的靈魂終日廝混著。他寫道:“我讀書的時候,實際上不是讀,而是把美麗的詞句含在嘴里,嘬糖果似地嘬著,品烈酒似的一小口一小口地呷著,直到那詞句像酒精一樣溶解在我的shenti里,不僅滲透到我的大腦和心靈,而且在我的血管中奔騰,沖擊到我每根血管的末梢!
漢嘉最崇尚的就是老子,書里經(jīng)常會引用老子的名句,他的個人生活也如老子,放浪形骸、超然塵世,經(jīng)常臉上趴著蒼蠅,袖子里跑出老鼠,這樣驚世駭俗的人注定是寡人一個。雖然總是形只影單,但他卻很自得!耙驗槲矣行夜律愍毺,雖然我從來并不孤獨,我只是獨自一人而已,獨自生活在稠密的思想之中,因為我有點狂妄,是無限和永恒中的狂妄分子,而無限和永恒也許就喜歡我這樣的人。”
最后漢嘉走了,他覺得屬于他的時代已經(jīng)落幕,那些毫無歷史感并與傳統(tǒng)割裂的“新人”已經(jīng)開始主宰這個時代,甚至連他容身的廢品店地下室也被占領(lǐng),于是他毅然選擇跳進壓力機與書籍一道打包離開,飛升至那無限和永恒之中。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學(xué)習(xí)知識、開闊眼界,但我認為更確切的意思是找尋那個真實的自我。一個想活得明白的人,總會或多或少的思考這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可惜沒有一本書或一個人能給出標準答案,這個答案要靠自己去尋找,去通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來尋找那個自己所認可的答案。漢嘉卑微如塵埃,也未曾將自己噴薄欲出的思想寫出片紙只字,但那又如何?他確信找到了自己的答案,他在離開之際不曾對自己的一生有過一絲遺憾,他的內(nèi)心依然是充盈的而非茫然。我不認同漢嘉的活法,但我欣賞他,我欣賞所有用短暫生命來做出最真實自我的人,無論他是光芒四射的偉人,還是卑微如塵埃的小人物。
我承認自己是個俗人,我做不到放浪形骸、超然塵世,這種過于喧囂的孤獨我也承受不來。但那個真實的自我又在哪里?我還不確信自己找到了答案。
《過于喧囂的孤獨》讀書筆記6
我曾經(jīng)有個觀點是,閱讀小說如同閱人,有些人你可以一見鐘情,沒有理由,或者說說不出理由,就是一見面就愛上了,打個通俗比喻,一看到酸梅子就口齒生津,再俗一點,一見到骨頭狗之口水便情不自禁流出來。作家作品中,有很多一開始我并不喜歡甚至討厭,隨著參其作品進一步了解我可能轉(zhuǎn)變態(tài)度,當(dāng)然也有討厭到底的,名氣再大也不喜歡。
但是我說過,福克納、卡佛等人是我一見如故的小說家。現(xiàn)在,我要再加一個,他就是赫拉巴爾。
這個小說名字“過于喧囂的孤獨”是吸引我的因由之一,然后一翻開看就被一種無形的東西勾住了,要不是有重要事辦,我可能一口氣讀下去。他用獨白的散文語體講述一個新鮮的故事,故事里充滿隱喻與哲思,這些哲思能深深觸動我。
然后書中有一些照片,有一些介紹,他的人生經(jīng)歷也令我極感興趣。令我十分驚訝的是,這個赫拉巴爾,直到48歲才開始寫小說,而且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迅速成為大師級小說家。
我之前舉過一些少年成名的大師級小說家,如喬伊斯、芥川龍之介、王蒙、格非……但沒關(guān)注沒想到小說界竟還有這樣大器晚成的人。后來又查了查,獲得過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羅素八十歲才開始寫小說。
我這里順便想表達的一個觀點是,小說這門手藝,你什么時候掌握什么時候?qū)懚疾煌怼栴}是,你能否像赫拉巴爾那樣,從廢棄書籍中找到鉆石般的有價值的書籍并充分吸收消化融匯貫通。也就是說,你如果把寫小說當(dāng)作是你的生命一樣去經(jīng)營,你很可能有成功的那一天。你得熱愛她,你得融入她也讓她融入你,她就是你你就是她,虛就是實實就是虛,這樣一來,可能就成功。
看完前四章,說幾句。
《過于喧囂的孤獨》一開篇就給人一種散文語體的形態(tài);蛘哒f,看起來不像是小說,至少不是正宗的小說路數(shù)。就是什么呢?一個人嘮叨,東拉西扯地講述,講述個沒完。
我不知道別人讀這個小說時什么感覺,反正我的感受是新奇,不厭倦,愿意聽赫拉巴爾不停地叨叨。其實讀小說讀多了,往往看一個開頭,就能夠大致推斷小說整體的表現(xiàn)手法。現(xiàn)在讀到第四章,印象更深了,這完全是一部現(xiàn)代小說,也可以說是表現(xiàn)主義小說,荒謬是其特色。
而小說一開始,我認為是寫實的,但寫著寫著,小說就開始懸浮起來,后來飛了起來。什么意思呢?“我”是一個廢紙打包工,負責(zé)將全國各地運來的廢棄紙品軋實打包,寫在地下室工作這一塊,絕對真實。但后來就寫到了下水道與老鼠及鼠族間的戰(zhàn)爭,寫廢紙?zhí)幚韽S的鍋爐工竟然是科學(xué)院院士,還有其他工友也居然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這個,就有了隱喻,或者說影射。這個影射甚至越來越明顯,特別是在寫下水道老鼠之間戰(zhàn)爭時,對于現(xiàn)實的諷刺與批判達到了一個高潮,令你不自覺地就想起了冷戰(zhàn),即二戰(zhàn)前后蘇美兩國的關(guān)系尤其是戰(zhàn)后爭霸的史實。
之所以說荒謬,是因為不僅寫了下水道間的鼠族,還寫了人。只不過人是變形了的,甚至帶有漫畫與動畫的特征。你比如寫那兩個穿紅裙子與綠裙子的女人,寫上司主任與交警,人物形象無一不是經(jīng)過了夸張與變形處理,我們看過漫畫是吧,漫畫往往把某個人最突出的特征給放大,讓你覺得呀,真是這樣的啊,真像啊,這么個印象。還有一個荒謬現(xiàn)象就是“我”居然能像X光一樣看穿下水道里的生態(tài)結(jié)構(gòu),這就不僅是荒誕了,你完全可以說這就是魔幻。
當(dāng)然,我們說,他這個寫下水道老鼠之間戰(zhàn)爭的事,有模仿卡夫卡《地洞》的嫌疑。說句老實話,卡夫卡的《地洞》我沒看完,耐著性子強迫自己看,瞌睡過好幾次才進展了幾頁,不過,也算是看過了!兜囟础芬仓v過在地下不停地挖洞,甚至運用中國的孫子兵法挖掘、拓展、經(jīng)營地洞,里面可以儲藏大量的物質(zhì),也是一個龐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建構(gòu)。所以,當(dāng)看到老赫寫下水道這個情節(jié)時,我就覺得老赫有抄襲卡夫卡的嫌疑。
但是話怎么說呢?一切的創(chuàng)新與進步,無不是建立在前人基礎(chǔ)之上的,那誰說過,巨人肩膀上的矮子。
好在,下水道這個情節(jié),在全篇中只占一小部分,整體來講,這個小說還是有自己極其獨特的味道的,起碼從寫作的技術(shù)上講,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敘述模式。雖然是獨白,但是與別的獨白不同,辨識度還是蠻高的。
我想特別提到老赫的想象力與聯(lián)想力。聯(lián)想力,就是他在小說中的這種敘述的“散漫”,或者說東扯西拉,但又形散神不散。如果說聯(lián)想力是橫向的,那么想象力就是縱向的,就是,老赫在對于某個情節(jié)特別是細節(jié)的想象的連續(xù)度與深度上,令人贊嘆。我們看到后面,是確乎可以知道他寫的那些情節(jié)與細節(jié)是假的,就好比我們看動畫與漫畫一樣,現(xiàn)實中大約是沒有的,但是,老赫卻虛構(gòu)出了一種“可能”,換句話說,他寫的這些東西,理論上是存在的,或許會發(fā)生。這就真正切中了小說這種文體最本質(zhì)的東西,小說不是真實,或者說它沒有義務(wù)去真實還原這個世界,去充當(dāng)世界的平面鏡。如果要真實還原,故事與史記是最好的載體。但小說之所以是小說,就在于它的虛構(gòu)性。小說的任務(wù)就是對社會現(xiàn)象進行夸張、變形、重置與重組,創(chuàng)造出有別于客觀真實的藝術(shù)真實。所以,從這個角度講,這篇看起來不像小說而像散文的小說,恰恰是真正的小說。
【《過于喧囂的孤獨》讀書筆記】相關(guān)文章:
《過于喧囂的孤獨》讀書筆記09-26
《過于喧囂的孤獨》讀書筆記3篇07-08
《過于喧囂的孤獨》讀后感07-26
《過于喧囂的孤獨》讀后感600字09-13
《過于喧囂的孤獨》讀后感范文1500字01-27
詩歌喧囂09-01
孤獨之旅讀書筆記06-27
走進喧囂詩歌06-28
喧囂下的安靜01-11